家长应对孩子厌学(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厌学家长首先应该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高中孩子教育进入了关键时期,都有一句话说青春期对上更年期,当父母的如何教育高中孩子呢?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家长如何应初中孩子的各种教育问题?
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打不得说不得,把家长都弄成神经病了!
9月18日,河南焦作,6岁男孩拒绝上学,跑进树林全家追赶。
9月20日晚,杭州10岁男孩,因为做作业不认真,被爸爸说了几句后负气离家出走9公里,让巡警一路护送。
9月25日,即墨一少年因周末作业没有写完,被母亲批评了几句后,骑车离家,急得家人到处找。
这还不算什么,更加让人惊魂不定的是屡发不止的以死相逼:
重庆9岁男孩一直在家看动画片不写作业,爸爸关掉电视刚转身,他就从20楼窗户跳下去了。
扬州一11岁女孩因假期作业问题和母亲发生争执,跳楼身亡……
拼死拼活养出的尽是“活老爷”、“讨债鬼”!
不提学习是亲妈,一提学习是“冤家”!
这种状况真的无解吗?
要想解开问题,我们先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孩子厌学,是在逃避压力
坐在心理咨询师面前的小宇表示:
“我其实也不是不想上学,只是感觉上学好有压力、好痛苦、好不快乐啊!”
“迟到、早退、经常说头疼、肚子疼、动不动就需要妈妈帮忙请病假“,这是小宇经常干的事,不上学的日子远远超过上学的日子。
是怎样的遭遇让孩子如此痛苦,如此抗拒上学?
小宇说:
上课不专心或考试成绩不太好,会被老师在班上点名,这让他感到很难过。
恨自己为什么上课会不自觉地分心,恨自己考试成绩总是不好!
而妈妈的数落总在自己脑中嗡嗡地回响:
写个作业磨、磨、磨!快点写能怎么了?
一天到晚玩手机,你怎么就不知道上进学好呢!你看谁是你这样?
考不上重点高中看你怎么办,回家捡破烂啊?以后谁养你?
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他就会对妈妈大声说,烦死了,快闭嘴!
但是妈妈的唠叨依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
这让他感觉到烦躁、孤单、难受。
而借口不舒服请假,妈妈就会紧张,唠叨和责骂就会少一些。
知道真相的妈妈该有多么地震惊?
所付之爱皆成害,所做努力都白费。
避苦趋乐是人之本性,重压之下必有逃离。
作家林清玄曾说,好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深以为然。
9岁男孩柒柒,内向不爱说话。
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蹲在地上看蚂蚁,有时候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对这个“怪异”的孩子,父母没有着急,而是每逢周末带他去户外公园观察昆虫。
还允许他把螳螂、甲虫等带回家喂养。
为了“伺候”好这些“朋友”,柒柒自主去看了很多昆虫类的书籍。
日积月累,他成了大家眼中的“昆虫百科全书”,还因此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逐渐变得自信开朗。
而父母根本不需要对他的学习操心,因为他已经为自己确立了目标——考农业大学,学习植物保护或昆虫专业。
你看,这样的教育是不是很轻松?
教育孩子不必太用力,尤其忌讳紧盯成绩用力。
家长要学会“留白”,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成长顺其自然。
只要父母“修渠引水”的功夫到了,孩子自会给你“渠成水到”的惊喜。
孩子厌学,是在争取权力
外甥小硕,是典型的“烂泥扶不上墙”:
学习书法几年,字还是左边找不见右边。
宁愿坐着一下午不动,也不愿多做一道题。
逼着背的单词,一转眼就忘。
学习成绩从中下滑到倒数……
打骂挨地不少,每次他都瞪着大眼睛盯着你,看似认真,实则一个字也没听进。
他的口头禅就是:
妈,这个做完了呀,还干甚?
一幅“为你学习”的认真样。
谁知刚上初中没两周,居然话风瞬变:
唯学习和踢球是人生乐事!
一问才知:
由于对这个孩子实在无计可施了,妹妹也就破罐子破摔,不管了:
上学不接送,自己骑车去。
早上不叫,起到几点算几点。
作业爱做不做,饭爱吃不吃……
谁知,开学两天,性情大变:
回家不吃饭先埋头写作业。
对着一张写满单词的纸呵呵傻乐。
原来是被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点名表扬了。
每个孩子都有对自主、自我的渴望。
别管,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像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所示范的那样:
把米握在手中,摁着公鸡强迫吃米,公鸡不吃扑棱着翅膀到处乱飞。
而把米随意地撒在讲台上,远离公鸡,公鸡反而主动跑去啄起了米。
教育孩子犹如拿米喂鸡。
放下控制、命令和要求,尊重孩子意愿,还孩子自主的机会,才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对生命的感知与控制,是一个人存活的最大意义和乐趣。
无奈的是,太多的父母以爱之名侵蚀了孩子生存的领地,却不自知。
孩子渴求于父母的,从来都不是一切顺遂的替代,而是可以选择的自由。
当他可以做自己时,那种源于生命的力量,自会璀璨四方。
孩子厌学,是在寻求鼓励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看到儿子70分的英语成绩时,心里相当恼火:
你怎么这么笨,只考了70分?
但是出口却是另一句:、
没事,老爸第一次高考时英语还不及格呢,复读一年成绩才上去。
还有一次,儿子考了95分,班里第二名。
高兴地向父母报喜。
妈妈却说:下次一定要考第一名。
俞敏洪及时补救,说:考第二名真不容易,你太完美了,不一定非要第一名。
孩子随即高兴了,学习更加努力。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会以伤害孩子的方式促其改变,而是用关爱与鼓励,让孩子主动自发地变好。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从小学习能力差,经常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功课。
为此,她感到非常自卑,多次不想上学。
妈妈安慰说:
“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你的锅大,得慢慢开。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你以后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妈妈的鼓励,让她觉得:原来我真的没有那么差。
考上了人大后,她感慨地说:
“是妈妈的鼓励给了我非常好的起点。”
《正面管教》一书说: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给孩子制造创伤。
鼓励不打扰,帮助不越界,便是理想父母的模样。
少一点焦虑,多一份共情,就会遇见比期望更优的孩子。
与每一个爱子心切的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