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烦躁,静不下心怎么办(青春期的孩子静不下来的原因)
高中孩子心理建设,进入青春后期的孩子,孩子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如何帮初中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青春期孩子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家长需要系统学习来引导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做好高考的心理建设。
这个问题,只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从内在改变孩子的外在,最终作用到他的行为上。
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出四个关键词:青春期、不愿意学习、静不下心以及脾气暴躁。
提到青春期,我们总会想到与青春期密切相连的一些词汇,例如逆反、暴躁、冲动、厌学等等,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这样?这背后的成因是什么?真的是因为他们天性就逆反、暴躁、冲动、厌学吗?
还是说,他们只是需要一个改变的契机而已?
在谈到解决方法之前,家长们必须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首先来回想一下,孩子最听话、最乖巧的阶段是什么时候?你也许会想到孩子四五岁的时候,也许是读小学的时候,但不管是什么阶段,这个阶段大概都在孩子三四岁一直到青春期之前。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一切都怀抱好奇心,愿意帮助家长做任何事情;这个时期的孩子犯了错,家长在说教的时候,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听得非常认真,不会反驳,更不会左耳进,右耳出。
可以说,这是幼儿阶段的黄金期,也是培养孩子习惯、品质以及性格最好的时期。
这个阶段一旦错过,家长很快就会发现,以前孩子不会干抢着干,现在孩子会干,但反而不愿意干了。孩子不会缠着家长问为什么,更不愿意再听家长啰嗦的说教,普遍会莫名地烦躁,产生厌学,喜欢那些不太守规矩的人或者事物。
之所以孩子会产生这么大的偏差,那是因为他的自我意识在慢慢觉醒,身份认同在慢慢觉醒。
过去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是一体的。当父母在说教的时候,其实是在建立孩子对于世界认识的第一层认知,在这之前,孩子没有对世界的认知,也没有自我意识这个概念,自然不会感到厌烦和暴躁。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态逐渐成熟,会慢慢产生自我意识。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
在这个阶段,孩子产生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个体性,与父母并不是一体的。那么他就会产生厌烦,尤其是对于规矩的束缚,会令他感到烦躁,他内心的潜意识渴望,会让他产生一种冲破权威与拘束的冲动。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会厌学、静不下心、容易暴躁。
什么是权威感呢?那就是父母所认同的,我统统不认同,父母认为是对的,我反而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谓的逃离权威的冲动。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孩子都有青春期,但有的孩子青春期非常明显,甚至更为严重,这里的不同点在于,父母对于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所起到的差异性。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青春期可能他想叛逆,但是碍于父母的权威和潜意识,他只是想想而已。但有的孩子把这个想法诉诸行动,不学习、容易暴躁发脾气,与父母对着干等等。
我们要意识到,青春期是客观存在的,但青春期的轻重程度,的确会有所不同,有的孩子没有青春期特征,有的孩子青春期特征反而非常严重。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地意识到青春期的存在。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打骂孩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不学习打骂、孩子乱发脾气也打骂,这显然是于事无补的,打骂不助于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听过很多家长说,自己是爱孩子的,正因为自己爱孩子,才会骂孩子,才会打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还会用“打之深,爱之切”这样的话来为自己背书。
但如果打与骂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越来越好的人的话,从目前的社会人口结构分布来看,并没有。实际上,90后和00后中,有许多许多的巨婴,长大的婴儿。
从这一点来看,打骂在过去是流行的,从这代人长大后的表现来看,打骂的效果也并没有尽如人意。
因此,打骂无法解决问题。
有比打骂更好的方式吗?答案是有的。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一味地打骂,只会让孩子的叛逆心更重。
怎么做呢?首先,你要做的是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这一转变,是本能的,是思维上的。
举个例子,今天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家,忐忑地告诉你,这次考试只打了56分。如果你与孩子是真正站在同一阵线的,你就应该会说:“天哪,我真为你感到惋惜,考了56分,你一定很难过吧,下次要怎么做才能加油考个好的分数呢?”
但大部分的家长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通常都是像个家长一样的派头,“什么?你才考了56分?!我辛辛苦苦赚钱供你念书,结果你就拿56分来回报我?你这书是咋读的呢?”
大部分的家长这样说了之后,心里肯定是很爽的,自己拿孩子出了一口气,大大的耍了一波家长的派头。但这种说教有益吗?除了骂了一顿孩子,让自己爽了一把,并没有任何用。
家长要做的,是应该真正关心孩子所关心的,而不是关心家长所关心的。你这不是无条件的爱,你这是渴望索取回报的爱。你供孩子读书,你让孩子考一个好的成绩,你还敢说你爱孩子?你这明明就是自私。
家长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帮助孩子。
如何引导与孩子沟通呢?
我想,聪明的家长应该不会把“你要好好念书”这样的话语当作是有利的说教或者沟通吧。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改变对方通常都需要时间。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身份认同,不再是几岁的时候,你说什么,他们都会听得很认真,并且不会反驳(忘记又是另一回事)。
青春期的孩子,在听家长的“说教”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其实已经在判别,家长今天说的这番话到底是有营养的干货,还是没营养的废话。
因此,我们需要先建立一段时间的认同感。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地替孩子着想,而不是站在父母的立场看待问题。
在这之后,我们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去慢慢改变孩子。如何引导呢?这就需要家长先创建一个沟通的环境,或者条件。
一个具备沟通的场景应该满足这样几个条件:
相对安静闭塞
孩子心情稳定,没有大喜大悲
你保证能够做到客观事实,不带任何情绪
尽量不要夹杂任何情绪化的词汇
如果这四个条件都满足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找孩子沟通引导了。
我的建议是,直接开门见山,说明这场沟通的目的,与孩子谈一谈。
在这个沟通引导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原则值得家长千万注意:
最好不要上来就说学习不好未来怎么办之类的废话
从个人经验出发,夹杂一些故事性,让孩子慢慢接受
一定要有个过程,千万不要一与孩子谈话就陷入一种居高临下的自大
可以用询问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找寻答案
正确的步骤,家长可以这样做:
谈话之前,尽量只有你们两个人,不要给孩子压力
可以大门见山说明来意,语气一定要温和,不要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不要情绪化,要讲孩子的错误事实,不要以“每次你都这样”开头
接下来是引导环节:
可以先尝试着告诉孩子,青春期的特点,以及自己当年是多么多么无理取闹,甚至是比孩子更为厉害
继续谈论自己的事情,引起孩子的兴趣,最后说到孩子自己身上
勾起孩子的思考点,例如不愿意学习的话,未来你的打算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打算的话,那要不要听听父母过来人的建议呢?
针对孩子近期的行为提问:你最近有两三次表现得挺暴躁的,你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作为你的父母,我们感到非常焦虑,想要帮助你避免这个问题
如果下次你将要发脾气的话,你可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我们一起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实操,我相信能够很大程度去改善青春期孩子的一些显著特征。
最重要的一点,依然还是作为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以及支持。